5月28日下午,经济系在学院第二会议室举办《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第三次集体学习活动。鲁保林副院长以及经济系教师参加了此次集体学习,活动由经济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郑蔚副教授主持。
在个人领读阶段,经济系4位教师分别就相关主题进行分享交流。严思屏副教授聚焦《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篇章,系统阐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体系及其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义,并提炼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核的六大维度。她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许彩玲副教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主要“特色”》这一主题展开了学习成果分享。她指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在战略定位、价值目标、实施路径、参与主体及制度保障等诸多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独特性使其与其他经济体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形成本质区别。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不仅是经过理论验证的科学命题,更有着深厚的实践根基与时代必然性。
张宝英副教授围绕《如何全方位扩大国家内需》的主题,从为什么必须扩大内需、激活投资与消费双引擎、构建全链条的内需机制、坚持人民导向的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展开学习成果分享。她认为,全方位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其价值归宿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王楚红副教授以《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个人思考。她从“民生福祉”的概念内涵切入,结合中华民族“民惟邦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语境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内涵,全面梳理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民生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阐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要义,最后立足经济学科发展前沿,阐述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民生经济学体系的理论思考。
在互动研讨环节,鲁保林教授、郑蔚副教授、孙晓军博士等多位老师围绕四个主题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心得体会。
本月,经济系共组织开展了三场《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集体学习活动,旨在推动我院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加自觉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围绕《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核心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领域,深入研讨交流。通过集中学习,不仅深化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在交流思想中碰撞出智慧火花,还切实推动了工作思路的拓展与创新,真正达到了在知行合一中感受习近平经济思想实践伟力的目的,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强大的精神动力。
(供稿/王楚红(师) 摄影/许彩玲(师) 审核/赵秀丽(师) 陈天来(师)发稿/董亚儒)